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明永乐年间,朱棣迁都北京。为繁荣京畿地区的经济,朝廷动员南方百姓北迁,民间称之为“随龙北上”。移民大军中,浙江余姚的杜金、杜银两兄弟带家人顺运河一路向北,来到北运河边的水旱大码头杨村,见此处“野水千帆集,人声沸暮烟。楼台两岸寺,灯火一河船”,一片繁华景象,便决定落户于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浙东地区民间有使用晚粳米制作年糕的习俗,俗称“大糕”“夹糖大糕”,口感细、滑、韧。杜家兄弟定居杨村,便按照浙东制作米面发糕的方法碾米磨面,掺兑白糖,蒸制发糕。由于他们做的发糕松甜可口,价格便宜,人们争相购买。特别是运河漕船上的江浙地区船工,为在千里之外吃到家乡的美点,更是竞相争购,杜家买卖越做越红火。一天,杜家的二儿媳因孩子搅闹,蒸糕时一不留神往灶里多添了一把柴禾,把锅烧干了,发糕结了一层糊巴。兄弟俩觉得弃之可惜,便小心地将糊巴揭去。不想发糕竟散发出一股干香味。试着一卖,买主都说比平常做的更加好吃。兄弟俩从中受到启发,以后便在蒸发糕时多添一把柴禾,蒸出的发糕干松香甜,人们便称之为“糕干”。杜氏后人不断改进制作工艺,糕干不仅口味越来越好,而且外观洁白,十分美观,真正的杨村糕干不粘牙不掉面,绵软筋道、松软适口,风味独特;若是冲水成糊,更易消化,有开胃健脾胃的功效,非常适宜老年人和儿童食用。传至清代,杨村糕干店铺规模越来越大,不仅办成前店后厂,还起了堂号,仅杜姓就有万全堂、万胜堂、万源堂、万顺堂等二十余家。据《武清县志》记载,清康熙皇帝南巡,三次驻跸杨村行宫,武清县令每次都奉上杨村糕干。皇上曾召见了杜氏六代传人——万全堂掌柜杜馥之,称赞糕干“开胃健脾,不亚茯苓”,许杜氏专卖专利,并将糕干列为贡品,永不停业。“茯苓糕干”之名不胫而走。乾隆路过杨村时曾品尝杨村糕干,御笔赐字“妇孺恩物”,并赏赐龙票一张,可以凭票购买官价白米。1915 年,万全堂糕干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佳禾”铜质奖章,杨村糕干从此走向世界。
顺运河飘来的杨村糕干,已有几百年历史,雍阳杜氏家谱有详细记载,它应该是天津地区仅存源自明代且有据可查的著名小吃了。
【免责声明】文章摘自《傍河话食事》,作者:赵永强。图片来源网络。图片与文章重在分享,如有原创申明和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对稿件作删除处理,感谢对天津市烹饪协会的关注!
责任编辑:杜健陶
校对:章益新
往期回顾欢迎更多餐饮、供应企业
加入天津市烹饪协会
会员部联系人:金老师
联系电话:13662012692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新会员入会流程
如果您喜欢此章内容
请点亮“赞” “在看”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游戏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