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对于隐瞒师父曹闯是内鬼一事,李响后悔过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后悔过。
这个问题,安欣在曹闯的墓地问过李响,而他的回答是:
“我每一天都在后悔,每一天。”
李响后悔的到底是什么?
是隐瞒了真相?是助纣为虐成全了赵立冬?还是他如今的身不由己?
或许都有。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再给他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他还是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这就像本剧开篇省教育整顿指导组的组长徐忠问安欣的那个问题一样:
“如果再回到二十年前,你还会给高启强送年夜饭吗?”
安欣先是说:“我肯定不会的。”,沉默了半刻之后,他又补充道:“也说不好,问题是谁又知道后面的事情呢。”
人总是这样,在自己已经选择的路上,看向自己没有选择的另一条路,感到羡慕,或是感到后悔。可事实上,之所以会面临选择,是因为每一个选项的背后,都有你认为对的理由或意义,而最初选择的那个选项,就是你在当时,权衡利弊或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自认为最对的选择。
安欣是这样,李响是这样,而高启强其实也是这样。
所以即便时间可以倒流,安欣还是会帮高启强,李响还是会选择隐瞒真相,而高启强也依旧会走上那条不归路。
李响的三个选项
事实上,当曹闯死前将他被赵立冬买通的这件事告诉李响时,摆在李响面前的有三个选项:
选项一:说出真相。
也就是把曹闯的内鬼身份与曹闯是受赵立冬指使一事公之于众。
只不过,这样做的结果并不能达成曹闯口中所谓的用他的身份去换前程,甚至于反而会影响李响以后的前程与生活。
一来,赵立冬不会轻易放过他。
说出真相就意味着与赵立冬为敌。为敌或许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没有证据,也没有证人和证词,单凭他的一面之词,根本不足以扳倒赵立冬,甚至对赵立冬连威胁都够不上,顶多是添点麻烦罢了。
而赵立冬不倒,那么他的日子是绝对不会好过的。
二来,背上“骂名”。
说出真相,也意味着将曹闯内鬼的身份公开,他是曹闯一手带出来的徒弟。在这种情况下,他很可能会背上用“师父换前程”的骂名,即便他是为了正义,可除了安欣会认同他,在其他人的眼里,他只是一个无情无义,为立功不择手段的小人。
选项二:什么都不说。
即:李响可以对外声称,在他赶到现场的时候,曹闯已经咽气了,他什么都不知道。
这个选项的好处是:
他不用亲手将自己尊敬的师父推出去,不用承受情感上的折磨。同时,案件不会轻易结案,也就给了安欣继续查下去的机会,而且赵立冬也不会盯上他。
至于能不能查到赵立冬,个人认为可能性有,但不大。
最大的可能是,曹闯身份暴露,但赵立冬会找到办法让曹闯成为他的替罪羊,也就是曹闯为了钱私下与徐江勾结,因怕事情败露,所以杀徐江灭口。
选项三:隐瞒真相。
隐瞒曹闯内鬼的身份与赵立冬背后指使的实情,把杀人灭口的罪行美化成“英勇就义”的壮举。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维护了曹闯的名声与最后的体面,又让赵立冬欠了他一份人情。而坏处是:他需要面对内心的谴责,安欣的质疑,以及他不得不与赵立冬扯上关系。
因为隐瞒真相的那一刻,赵立冬就会明白,李响知道他是背后主使。在这种情况下,赵立冬势必会尽力拉拢他,让他成为自己人。给了李响支队长的位置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毕竟这世上,没有比利益相牵更牢固的关系了。
当然李响可以拒绝赵立冬。
可是,拒绝的结果还是得罪赵立冬,如果李响真的敢得罪赵立冬,一开始就不会选择隐瞒真相。正是因为不敢,所以他隐瞒真相,也是因为不敢,他无法拒绝赵立冬的“邀约”。
对赵立冬来说,他不能允许一个不是自己人的人,知道他的秘密,即便没有真凭实据也不行。所以,李响要么成为他的人,被拖下水;要么他想尽一切办法让李响闭嘴,失去威胁性。(这一点可以参考针对安欣的那一套,或是徐江的结局。)
细品上述的三个选择,从利益的角度来看:
选项一对李响最不利,既得罪了赵立冬,又无法将赵立冬绳之以法;选项二,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选项三:有利也有弊,利是维护了曹闯的名声,帮了赵立冬保全了自己,弊端是违背良心,与赵立冬狼狈为奸。
事实上,这三个选择背后意味着什么,李响从面对选择的那一刻起就心知肚明。也是因为清楚其中的利弊得失,所以他才选择了最后一个选项。
就像剧中他说得那样:
“我跟安欣说,是为了师父你的名声。其实是因为我害怕,我怕我斗不过赵立冬,我怕我失去这么多年努力得到的一切。”
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趋利避害是本能,是人性。
李响也是如此。他不想帮赵立冬,不想对不起身上的那身警服,但是他更不想承担得罪赵立冬的代价。
而这也注定了李响要被赵立冬裹挟着前行,至于最终的结果,要么他收集足够的证据,与赵立冬“同归于尽”,要么他彻底坠入深渊。
高启强的三个转折点
很多人觉得,高启强一步步走入歧途,是被逼无奈。
可在我看来,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所谓的身不由己,不过是用来说服自己以及博取旁观者认同的借口罢了。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高启强的人生三次转折点来分析。
第一个转折点:利用安欣,把安欣当成“护身符”
高启强之所以不再受唐家兄弟欺负,得益于安欣的善良,也源于他的谎言。
自从安欣为高启强出头,李响又暗示唐小龙,安欣背后站着的是安长林之后,唐小龙对待高启强的态度便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逆转,不仅无条件地保留了鱼铺的位置,还免了所谓的卫生费。
对于这个“美丽的误会”,高启强心里虽然没底,但为了继续享受优待,也为了让唐家兄弟忌惮,他选择坐实这个误会。
也因此,他不仅默认了与安欣关系匪浅,还打着安长林的旗号,解决了菜市场老马弟弟的事。
这是高启强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这时的高启强第一次尝到“有靠山”的甜头,这个甜头,不需要他用昂贵的电视去换,只需要撒一个小谎,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取。
而这也注定了高启强会越走越偏。
要知道,一个本本分分,按规矩行事的人,突然有一天体会到了走捷径的好处,那么这个人就再也不愿意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了,捷径将会成为他之后人生路上的最优选。
第二个转折点:参与徐雷一事。
如果说,扳倒徐江是出于自保之下被迫地反击,那么卷入这场是非之中,却是高启强自己的选择。
在唐小龙把白江波出钱教训徐雷的事告诉高启强的时候,他是完全有理由,也有机会拒绝的。那时的唐小龙已经相信了高启强与安欣的关系,所以根本就不会出现逼迫他趟浑水的情况。
而高启强之所以应下这个差事,与被逼无奈没半毛钱关系,完全是为了钱。
因为有了这两万块钱,他与高启盛的小灵通店就能顺利开业。店能够开业,他们就有机会去赚更多的钱。
只不过,高启强没想到的是,这两万块钱赚得并不容易,甚至于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想要过上好生活,赚更多的钱,从来都没有错。但是,如果为了钱,做不该做的事,为了钱抛弃了底线、良心,甚至触犯法律,那就是大错特错。
《淮南子·缪称训》中写道:“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没有一个恶人是天生如此,都是从小恶逐渐发展到无恶不赦。
人的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总会不自觉地为弱者犯错找借口,或是使其合理化。可是在我看来,我们的怜悯与同情,更该留给那些,处于苦难之中,却依旧坚守本心与善良的人。
第三个转折点:放弃自首。
高启强是想过自首的。
无论是出于不想弟弟高启盛越陷越深,还是为了报答安欣曾经的帮助与善意,亦或者是求内心一个安宁。他都准备在徐江彻底失去威胁之后,主动坦白。
就像剧中他对安欣说得那样:
“安欣,我一直把你当最好的朋友,过两天,我送个礼物给你好不好。”
所谓的礼物,便是他自己。
只不过,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高启盛的认同。为了阻止高启强自首,高启盛先是游说,赚了这么多钱,应该好好享受一下了。在劝说失败之后,高启盛又特意叫回了在外地上大学的妹妹小兰,试图用亲情捆住高启强。
最终,高启盛成功了。
面对一脸天真且无辜的妹妹,高启强没有勇气将真相与打算说出来,他放弃了自首的念头。
也是从放弃自首的那一刻起,高启强的命运彻底改写了。
之后便有了算计老默杀死徐江,认泰叔为干爹,成为建工集团二把手的剧情。
路遥曾说:“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这句话用在高启强的“黑化”之路上十分贴切。
每一次面对岔道,高启强都选择了一条明知不正确的路,他以为他能守住底线与初心,能够在事情了结之后回归正途,却忽略了当时的选择,已经说明了他的心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而终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完美借口
起初我一直以为,高启强放弃自首,完全是因为小兰。他担心“罪犯哥哥”会成为小兰人生的污点,影响小兰的未来。
直到看见李响坦白隐瞒真相是因为害怕斗不过赵立冬,害怕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时,我才明白,小兰的出现不过是给了高启强一个放弃自首的合理借口罢了。
剧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徐江被通缉,高启强准备自首之前,他专门去了一趟律师事务所,咨询他的情况会被判几年。而律师的答案是:
“你这位朋友,已经涉及了比较严重的刑事犯罪,而且犯了好多条。一般情况下呢,会数罪并罚,刑期最少也要十年。”
这个答案,才是让高启强放弃自首的真实原因。
一来,咨询的这个举动,已经说明了他并没有完全下定决心去自首,他想了解代价再做决定。
二来,高启强跟高启盛表示要去自首的时候,曾表示离开几年他放心。也就是说,高启盛原以为,自己最多被判个三五年,而十年远远超出了他能接受的范围。
换句话说,得到答案的高启强已经不想去自首了,但是他说服不了自己的良心,所以他才会喝了那么多酒。
而随后小兰的出现,恰好给了他一个完美的理由去说服自己:我不是不想去自首,我不能连累我的妹妹,我不是怕,我是为了我的家人。
这一点,与李响说服自己隐瞒真相的道理是一样的。
当得知师父是内鬼,赵立冬是幕后黑手的时候,李响是矛盾的。一方面,职业信仰,正义良心告诉他应该说出真相;另一方面,对权势的恐惧之心驱使他隐瞒真相。
最终让他说服自己去隐瞒真相的,是曹闯:我不是害怕赵立冬,我这是迂回战术,识时务的表现;我不是为了自己,我是为了保全师父的名声与体面。
也就是说,曹闯与小兰一样,是“工具人”,是李响与高启强为了说服自己,找的一个看似正当且合理的借口罢了。
做错事的时候,谁都是想着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或是从外界找理由,没有人愿意血淋淋地剖解自己,正视自己内心的软弱与邪恶。
写到这里,我们最后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当时去徐江案发现场的是安欣,他会如何选择?
我想,他一定会说出真相,这一点毋容置疑。
因为在安欣的眼中,善与恶,黑与白永远,且应该是泾渭分明的。他的信仰不存在缝隙,名利得失都无法动摇,所以即便有足够的理由,他也不会有一刻犹豫。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安欣太“轴”,太容易吃亏,可是在我看来,这正是安欣难能可贵的地方。即便现实生活中,他这样的人很少,但“少”不代表就错了,“多”也不意味着明智。
在这个很多人只在意利益与个人得失的世间,安欣的世界里却有一些“傻傻的东西”,比如信仰,而这也是整部剧的内核所在。
卿心君悦,一位情感观察者,书评人、影评人。用文字温暖你,我。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游戏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